交通>>资讯>>交通要闻>>

邯郸市肥乡区“交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20-09-16 18:02: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邯郸市肥乡区绿野乡间,便捷、畅通、安全、舒适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一条条十里果香路、农业园区富民路、美丽乡村观光路令人目不暇接。日前,该区推出的“公路+产业扶贫”“公路+旅游扶贫”“公路+电商扶贫”等模式,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更架起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成为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力引擎。

image.png

“公路+产业扶贫”深度融合筑富路

屯庄营乡刘寨营村位于肥乡城区东部,是一个传统林果专业村。近年来,通过发展以甜心苹果为主的果品种植业,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刘寨营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成熟的苹果要人挑肩扛到村外,价格也上不去。”屯庄营乡党委书记赵艳平介绍,如今“四好农村路”修到了田间地头,不仅方便苹果运出去,村里还连续举办了两届苹果采摘节,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到村里采摘游玩,仅采摘一项每户就年增收近万元。

像刘寨营村一样,因路而兴、带动产业发展的村庄在肥乡区还有很多。肥乡区沿农村公路打造了集产业发展、群众便捷出行于一体的“公路+产业”模式,将全区农村公路与产业发展布局深度融合,打通农村公路与高速、国道及各类企业、农业园区、林果基地、苗木基地、采摘基地等运输通道,全面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在的肥乡,一座座现代农业园区临路而建,一栋栋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千亩万亩基地瓜果飘香,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同时,肥乡区因地制宜持续壮大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多模式、多渠道引导有条件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持续加快贫困户增收致富步伐,提升了全区产业扶贫整体水平。

位于豆漳线中段的肥乡镇赵寨村,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成为田间的一道道风景。大棚内,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枝头上挂满西红柿和羊角蜜等蔬菜瓜果,到处是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位于曹前线上的肥乡乳旺奶牛养殖基地,一座座标准化牛舍整齐划一,饲养近两千头优质奶牛,日产鲜奶达30吨。74岁的贫困户刘增良,每天早上都按时来这里上班,给牛喂草料、打扫牛舍等,每个月可以挣到近3000元工资,年底还有入股分红。像刘增良一样,乳旺奶牛场带动周边村庄600余户贫困户入股,而且在奶牛场就业的贫困户就有50余人,成为产业帮扶的“领头羊”企业。基地负责人杨志安说:“以前道路坑洼不平,不敢扩大规模。这两年路好走了,牛奶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下一步牛场还要扩大规模。”

沿着乡道贾南线一路向北,奶牛产业园、优质苹果采摘园、葡萄种植基地、家具加工产业……如一串明珠熠熠生辉。因贾南线的改造升级,以及当地优惠的招商政策,专业生产饲料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双胞胎集团在贾南线的北端投资建厂,吸收11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诠释着路网连通为扶贫产业发展跑出致富“加速度”。在肥乡,通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番茄、羊角蜜、菊花、奶牛养殖业等特色扶贫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培育带动30多家龙头企业,解决了2000多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肥乡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它正在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强力引擎。

“公路+旅游扶贫”串珠成链助增收

近年来,肥乡区依托优质的农村路网和“节庆肥乡”系列文旅活动,将景观节点、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打造“公路+旅游、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相融合,建成了以邯郸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天台山片区、以滨河公园为核心的辛安镇片区和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屯庄营片区。打造了葡萄小镇田寨、酒香小镇西南庄、菊花小镇南赵村、多彩索家寨、桃花岛东刘家寨等一批美丽乡村旅游景区,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产旅融合等多种形式,先后举办了“桃花节”“梨花节”“粽子节”“骑行节”等众多节庆活动以及贯穿全年的“采摘节”,每年吸引游客达30万余人次,有力促进了群众持续增收。

滨河路是肥乡区沿团结渠打造的一条精品旅游路线,被评为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昔日破烂不堪的乡村道路变成了如今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这条乡间道路全长15.6公里,路面宽度7米,路基宽度10米,纵跨三个乡镇,桃花岛、葛仙湖、邯郸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滨河公园沿路而建,沿途连接东西刘家寨、大康堡、西杜堡等20多个村庄和3万亩林果基地,已成为肥乡西部纵贯南北的一条重要生态景观走廊。它似一串珍珠项链,串联起一个个美丽乡村,一座座滨水公园,带来了火爆的人气,一年三季游人不断,带动了周边二十几个村的经济发展。

位于滨河路南端的东刘家寨围绕“养生福地,陌上桃源”,集中打造观光旅游、新兴农业、休闲度假、拓展体验于一体的桃文化田园综合体。每年春秋举办的“桃花节”“采摘节”,吸引10多万游客前来赏花旅游采摘观光。东刘家寨村三家贫困户联合开设的“农家乐”最高一天售出“大锅菜”1000多碗,扶贫微工厂生产的书包10天左右就卖出了50000余元。

滨河路北部与肥乡区的另一条东西乡道西瓜线相连,形成了一个环形路,连接了肥乡西部村庄和北部、东部的70多个村庄。毛演堡乡党建示范带以及食用菌基地、苗木基地、葡萄基地、西瓜基地、秀林现代农业庄园,让来这里旅游的人们有的玩、有的看、有的吃,快乐行程,流连忘返。

走进豆漳线傍的七彩园林苗木花卉基地,2000余个国内外玫瑰品种竞相绽放,吸引了周边10余万人前来观光赏花。七彩园林基地每天用工达到300多人,其中一半多都是周边村庄贫困户。

当前,一个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的肥乡区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200余万,实现旅游收入近10亿,带动52个贫困村30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乡村旅游,正在成为这个传统农业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也成为脱贫攻坚的“金字招牌”。

image.png

“公路+电商扶贫”织密网络激活力

“现在路好走了,每天打个电话快递员就会过来收发货物,再也不用每天跑十多公里寄快递了,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让我更专心地制作产品,维护淘宝店铺。”言语之间,辛安镇镇东贾北堡村王红莎流露出对乡村道路的赞誉。

王红莎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前,没有啥文化的她做起了电商,专门销售自制的各式菜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天销售20多个,每天能挣二三百元。去年她家里刚盖了二层楼房,由原来的贫困户华丽转身,成为乡亲们眼中的致富能人。

像王红莎一样,在肥乡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做电商致富的就有100多人,在扶贫政策的指引下,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近年来,随着农村路网的迅猛发展,肥乡区着力完善“公路+物流”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公路路网资源建立了9个乡镇物流点、530多个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淘宝服务站,培育壮大了平原电商、菜鸟物流等一批知名农村物流示范企业,全面增强了农村与城市的物流对接功能,织密了农村物流网络,实现了各类物资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肥乡区的东贾北堡村手工板凳、中行村的汽车座垫、等农村土特产品纷纷搭上了电商快车,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全区农村电商每天交易额就达到20多万,每天交易量1500多单,每天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解决1000多人就业创业,由此带动了商贸物流、软件开发、金融保险、包装等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实现年交易额2亿多元。

特别是今年,肥乡区针对疫情给全区10万亩农副产品带来的滞销难题,通过联姻电商平台,“点对点”开展网上销售、直播带货,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激发了特色产业活力,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了疫情期间持续增收、稳定增收。

路路相连结成网,心心相连奔小康。驱车行驶在肥乡的乡村道路,一条条宽阔平直、花香四溢、绿树映衬的“四好农村路”连着田间地头,串起千家万户,引领肥乡农村跨越发展、弯道赶超,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通讯员邢默冉、杨书霞、李付民)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